来源:资讯新知|
发表时间:2024-08-01
点击:1654
2024年7月24日,天马“岂止领先 还更全面”路演活动在比亚迪总部拉开帷幕。
作为全球领先的车载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天马此次将最新的智能座舱产品、车载显示创新成果及技术解决方案带到比亚迪,不仅充分展示了天马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对车载显示技术的卓越追求,也体现了天马与比亚迪“科技 绿色 明天”美好品牌主张的完美契合,以创新科技赋能绿色出行与美好未来。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天马微电子总裁成为,天马微电子副总裁崔鹏,天马微电子副总裁叶道福等领导出席并进行深入交流,还在技术讲解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天马创新技术展台。
01、全显示技术覆盖,打造车载显示八大解决方案
在车载显示领域,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天马立足技术创新,围绕更丰富的业务场景与车载应用,打造了车载显示技术全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a-Si灵活定制、LTPS极致性能、OLED灵动绚丽、IGZO全景显示、Mini-LED明亮细腻、Micro-LED臻彩无界、智慧显示系统集成以及创新应用显示八大解决方案,以强大的硬核实力与新质活力,解锁车载显示场景的无限可能,为客户带来智慧出行全场景的应用新体验。
02、前沿的显示技术,驱动智能座舱创新
在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引领下,智能座舱就像汽车的智慧大脑,实现着人与车的互联,已经深刻融入到驾乘者的出行生活中。在本次创新技术展台上,天马展示了其新一代智慧驾舱显示解决方案和众多创新车载显示技术,探索智慧出行的无限可能。
— 智慧驾舱显示 —
天马新一代智慧驾舱显示解决方案,基于车规级柔性OLED显示技术和透明Micro-LED显示技术,为座舱布局与应用带来了新的选择。
在仪表和中控区域,采用13"动态冷弯OLED显示,融合了天马柔性OLED显示技术以及康宁的 LivingHinge™技术优势,屏幕表面弯曲率可做到R200mm,产品性能在满足车规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具备20万次以上的动态弯折能力。不仅可以根据用户身高、观看偏好进行弯曲调节,也可以在用户不需要时“隐藏”起来,与内饰融为一体,降低功耗。
在副驾区域,13"滑动式OLED显示,采用了TPOT技术,使整体设计变得更轻、更薄。该款显示产品外弯曲率达到R4.5mm,滑动距离大于70mm,大大提高了车内空间的使用效率。屏幕一旦完全展开,又可获得超过收缩状态两倍以上的显示面积。
在后视镜和中央扶手区域,Micro-LED显示技术的创新应用,带来高透明、细腻画面的视觉美感,彰显高端设计。
—Local Dimming车显技术—
在Local Dimming领域,天马已经拥有ACRUS、QD Mini-LED等全系列局部调光解决方案,致力于以技术的迭代创新,不断提升显示画质、优化对比度、降低功耗以及拓宽色域。
展台现场,天马展示的Mini-LED车载显示解决方案,以Mini-LED配合车规量子点技术,在12.3"的基础上实现2400分区精准调控,屏幕亮度最高峰值可达1500nits,缔造出明亮色彩表现以及生动的画面细节;通过应用局域调光技术,实现了1000000:1的超高显示对比度,极致还原影像,进一步降低功耗,满足车载的可靠性。
在前沿技术领域,天马重点展示了Micro-LE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高透明、无缝拼接、透明可调、超低反透明、超高PPI等行业领先的Micro-LED显示屏。
其中,8.07"高PPI透明异形Micro-LED显示,采用天马创新的像素设计方案及精细化的TFT堆叠工艺,实现高透明度下更细腻画质的同时,还进一步探索灵活自由形状的创新,实现了八边异形设计。
在车载显示技术创新领域,天马还带来了高刷车规显示和FHD高透低功耗车规显示解决方案,高刷畅游,低刷节能,满足智能座舱多元化场景需求和对低功耗的极致追求,进一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03、创新的技术联合,构建智慧出行生态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马作为比亚迪的重要合作伙伴,也凭借着从90年代起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持续深耕与技术积累,与比亚迪自2018年起就建立起紧密且稳固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绿色、更加智能的未来迈进。
在合作期间,天马始终秉持技术创新与合作共赢的理念,紧跟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步伐,从仪表、中控到扶手再到电子后视镜,先后参与了比亚迪王朝、海洋、腾势、仰望等系列品牌车型的技术开发与项目供应,双方合作的多个量产成果更是得到市场与终端用户的广泛好评,为用户带来智慧出行的全新体验。
此次技术展示现场,除了让现场嘉宾、参观人员深刻体验了天马车载显示的技术实力和场景应用外,为了更好地与参观人员深入交流,天马还开展了技术交流会,围绕智能座舱趋势、车载显示技术解决方案、前沿创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全方位介绍,在热烈的交流与碰撞中,探索更多未来合作机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媒体号光圈资讯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